水亏者大补真阴,切不可再伐阳气;火虚者大补元阳,切不可再伤阴气。以上四治,必伏其所主者,制病之本也;先其所因者,求病之由也。
辛与气俱行,故辛入而与汗俱出。甚则自脏归脏,而并入于肝矣。
胃热消谷,故令人善饥。如肺消、膈消、消渴,即上消也;瘅成为消中,胃中热则消谷令人善饥,即中消也;肾脉,肝脉微小,皆为消瘅,肝肾在下,即下消也。
然则仲景又岂不知内虚之人不可发汗乎?热留不去,久必伤阴,其气上溢,故转变为消渴之病。
脾主肌肉,故微邪未深者,但肌肉间蠕动,如有虫之微行也。带脉者,起于季胁,围身一周;督脉者,起于会阴,分三歧为任、冲,而上行腹背,故诸经者,皆联属于带脉,支络于督脉也。
弱脉,沉细无力,主血虚,亦主胃气不盛。 三合既明,得其真矣。